李顺清给村民宣传防疫常识

全国劳动模范李顺清家住长寿区葛兰镇盐井村4组。他是一名退役军人,也是一名普通农民。1987年,他退伍回乡,以军人的昂扬斗志投身新农村再创业,一路带领群众奔小康。

像一名军人一样坚守岗位

1987年,李顺清退役回到地方,安排在原四川染料厂化工车间当机修工人。他靠着部队里积累的机械常识,加之勤奋好学,非常快就熟知了新工作。

正当事业渐入佳境,婚姻美满幸福,然而病痛却找上了他。当年在老山前线作战环境十分恶劣,长期驻扎在阴暗潮湿的“猫耳洞”,落下了紧急的类风湿关节炎,大夫告知非常难治愈,只能靠药物控制。车间领导看到李顺清的状况,多次提出将他调到值班岗,他都婉言谢绝。他一直淡淡地说:“比起在战场上负伤的战友,这不算什么,这点病痛我能忍受,我能坚守岗位,除非自己倒下。”就如此,在一线岗位他坚守了16年。

回乡的致富带头人

2003年,川染厂破产,李顺清和老婆同时下岗待业。“下岗了,就回老家去种地。”李顺清和老婆商量决定老婆在城里上班,他回乡创业,开辟新“战场”。

最初,鱼塘什么时间放鱼苗、放多少,怎么样预防鱼病,果树如何剪枝、疏果、打药、嫁接,李顺清一窍不通,结果种了一年地,不只没收益,反而亏了不少。不懂就学,李顺清开始向附近的大户取经,积极参加农业技能培训,通过不断学习、慢慢探索,鱼塘和果树渐渐有了效益。李顺清如数家珍般介绍着自己家里的“产业”:60亩水稻、60亩鱼塘、70亩果树……10多年过去了,小树苗已长成大树,孩子也参加了工作,两口子已退休,李顺清也有了新计划——帮助困难乡邻,帮助乡村振兴。

村里有名的免费“管家”

“他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,村民们都爱找他帮忙。”盐井村村支书程锦荣提到李顺清竖起了大拇指。

65岁村民宋学芳的孩子在外务工,自己一人在家,生活较困难,想要外出做点事,但又放不下家的10亩稻田。李顺清知道后,当起了宋学芳的免费“管家”。宋学芳仅需在插秧割谷的时候回一趟家,平常李顺清帮忙管护,一管就是5年。

村民郭以芬流转了120亩地养鱼、种果树和水稻、办农家乐,但迟迟不见效益,生活愈加困难。在一次农忙时,在绿油油的稻田边李顺清和郭以芬达成共识——李顺清帮忙管理,收获时郭以芬送几斤稻谷作为酬劳。“其实几斤稻谷仅仅代表的是大家的一点心意。”郭以芬非常不好意思地说。同时,李顺清积极为郭以芬的稻田想办法,将自己闲置的一片鱼塘与稻田连接,作为稻田的备用水源。李顺清还当起了郭以芬果园的免费“顾问”,常常在果园里巡看,除草打药,帮助果园增产。

“李顺清是村里的机修能手,哪家微耕机坏了,找他准没错。”4组村民杨根对李顺清赞不绝口。由于在厂里干过机修工作,村民的微耕机坏了总会找到李顺清帮忙。“目前手没以前那样疼了,做一些简单的修理还是没问题。”李顺清笑着说道,村里到街上农机店有一段距离,能帮村民修点东西,也免得他们推着机器来回跑。

在“重庆模范退役军人”李顺清的带领下,周围农户家家进步起了产业,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越走越好。(潘锋 图片由长寿区总工会提供)